查看原文
其他

杏林学者 | 学校高层次引进人才朱思泉教授:一分钟还一双眼睛光明的人

新媒体中心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8-10-31

编者按:近年来,学校高度重视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工作,以更加积极、开放的姿态投入“双一流”建设,以更加自信、包容的格局广纳英才,引智聚力!依托“杏林学者”人才强校工程,建立“学术荣誉体系”、推进“学科人才科研提升计划”、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管理办法”,充分借力省市各类人才项目平台、发挥学校博士后流动站的师资储备功能,举办“首届国际生物医药与中医药青年论坛”等为学校引进优秀拔尖人才。

三年来,学校引进高层次人才12人,优秀科研团队2个,入选四川省“千人计划”5人。他们在学校的科研、教学、管理岗位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为学校“双一流”建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朱思泉教授就是他们其中一员,是学校在2016年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入选四川省“千人计划”,现为成都中医药大学银海眼科医院常务副院长、白内障屈光中心主任。3月16日,新华社对朱思泉教授的事迹进行专访报道。以下为专访内容:


朱思泉:一分钟还一双眼睛光明的人


他一年手术近2万台,至今已完成逾35万白内障手术。“一分钟还一双眼睛光明”,他被誉为“飞刀手”。

他有多重要职在身,同仁医院白内障中心主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眼科中心主任、成都中医大银海眼科医院副院长、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眼科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华佗工程中国眼科诊疗联盟秘书长、北京科技大学、首都医科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和博士后指导教师。

他学医,也学材料学、计算机、精密仪器、遗传学、基因、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及机器人。

他在海拔4000千米~5000千米的环境下做过手术。还作为国家“光明行“首席手术专家,代表中国去非洲、东南亚等多个国家进行“光明行”,受到非洲多个国家总统和我们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和肯定。


在“光明行“活动中,朱思泉与中国工程院院士韩德民同行,代表中国前往非洲、东南亚等多个国家,受到当地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30多年的执医过程中,朱思泉一直在有意无意地扩充个人的价值边界,如今,在成都中医大银海眼科医院的管理工作,给了他一个有的放矢的机会。

  “1986年毕业填志愿的时候,第一志愿就填了被称为“体力活”的外科,第二志愿随手填了眼科。虽然无心插柳地进了眼科,但朱思泉抱着干一行就爱一行,爱一行就要专注一行的心态,几十年来,他把所有精力都交付给了眼科。用朱思泉的话来说“不是因为爱好才选择了它,是因为我选择了以后才有了爱好。”


技术革新

眼科相当依赖高科技,所以仪器设备的改进功不可没。随着显微技术的发展和超声乳化技术的发展,手术切口从10mm、6mm、5.5mm、3.2mm、3.0mm、2.8mm、2.6mm、1.8mm,到如今变成了不缝线的手术。在银海眼科医院,还有世界上最先进的用飞秒激光代替刀进行的无刀白内障和老花眼的微创手术。

人工晶体从单焦点发展到双焦点、三焦点,现在可以通过白内障手术解决近视、老花眼、散光、青光眼等问题,实现一箭五雕。

“随着技术发展,皮质清除更干净,上皮细胞残留更少,再发生白内障的机会就大大减少了。” 在技术更迭前,后发性白内障一直困扰着手术者和患者。

做技术的人,比较容易发现材料的缺陷,就需要做充分的科研工作来研究完善。朱思泉从2001年就开始研究材料学,使科研项目逐步从理想向现实发展,“这是一种爱好也是一种责任”。目前,朱思泉正与中科院合作研究把纳米的材料镶嵌在人工晶体边缘上,植入进眼睛后可以通过紫外线启动杀死增生的上皮细胞,彻底消灭后发性白内障。

先前所用的晶体,都使用同样长度、厚度的材料,不够精准,容易引发青光眼、虹膜炎、眼球出血、角膜大泡病变等。用3D打印人工晶体材料可以通过模具,针对个体差异化形态来“私人定制”,使误差变小。

此外,朱思泉的团队还研究了温度控制型的材料,能带来三大优势:第一,切口可以变小了;第二,形态可以控制了;第三,对个体的适应度高。在超低温或者超高温保存状态下呈液态,放在眼球里则凝固成固态。


朱思泉在非洲义诊


身份转变

目前成都中医大银海眼科医院开放床位200张,即将开放到400张左右,成为西南最大的眼科医院。而该医院的前身,是中医大附属医院的眼科。

年过半百的朱思泉在中医大银海眼科医院担任副院长,除了科研上与医院体系的默契,似乎还裹藏着对家乡的某种情感纽带, “我乳名叫朱四川,本名思泉,从家乡出来不会忘了家乡。” 他坦率地自我介绍道。

 “做科主任和做院长,差距真的很大,可以说24小时都在工作。什么都要管,什么都要学。做院长更不同的就是应急都要有预案。”做完手术,朱思泉会看看垃圾有没有放好,凳子有没有放规范。而掌权和放权之间的权衡,也是一门艺术。“我会做批示,但不介于深度管理,给他们一定的决断权,医院里面不同板块的东西,交给更擅长的人来负责。”

朱思泉认为在医疗管理中最重要的是医疗质量的把控。把最有效的方法用于患者和全过程的质量管控是银海眼科医院围绕的两大运行核心。

银海眼科医院以医疗、教学、科研、产业化四位一体,眼科学院、眼科研究院、眼科医院、产业园,四院一体的思路在运行。在人力资源和人才体系上,制定人才的应用计划,为陆续开分院作人才储备。

与此同时,对创新的热忱,成为了一个院长抵消压力和疲劳的能量源泉。大到银海眼科医院目前采用的分块管理模式、在分级诊疗、图像会诊和远程诊疗上的探索,小到医院的微信挂号、用钉钉来协调管理北京、成都两地的奔波。朱思泉对新事物的态度,表现出鲜明的敏锐感。



中西医结合

中西医结合是否有伪科学的嫌疑,其争议已经在行内司空见惯。其中,更多的误解来自粗浅的认知层面上,有人把学中医的医生做手术、学西医的医生开方子一概而论为中西医结合。

朱思泉向《四百味》举例辨证,“眼科提倡中西医结合,缺水性神经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慢性葡萄膜炎、慢性视神经炎,这些病症都会对视觉造成损害,而西药对此基本是没有办法的。”类似的情况,推动了银海眼科医院建立中西医结合的思想理论体系。 

朱思泉本身学西医出身,但对中医很推崇,他解释称,首先,中医的思维体系相比西医更加完整,再者,中医是传统文化,传承是义不容辞的。

从用药的角度看,中医不仅仅看局部,还会把疾病的发生、发展与个体的生存环境、饮食因素相联系,成为全面的诊病思维。西医有神经、血管、淋巴,这里面有很多的连接处在人们的认识盲区,中医就把它做成了一个大的体系去看。“所以经络也是科学的,就像之前我们都会认为‘量子理论’很悬乎。”

从手术的角度看,中医不是只切除病灶,而是去研究病情的由来。

在朱思泉看来,中医和西医治疗疾病的两个理论体系并不是相互排斥,而是相辅相成的。“要用整个思维的突破来解决一些真正的疑难病症。”

“人体是复杂的,可以说在世界上所有新的发展,都跟我们人体相关,我可以用这些因素来对付人体的疾病。”医学是一个活到老学到老的学科,中西医的结合仍处在一个动态的发展和认知过程中。

往期精彩DISCOVERY


开天窗|遇见蓝色


微风|没有WiFi的春天,他们是这样过的


毕业季 | 等待你讲出属于你的大学生活



资料来源 | 成都中医药大学

图文排版 | 傅山倪

责任编辑 | 傅山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